无惧挑战,江苏大学生勇争“挑战杯”

作者: 时间:2023-03-25 点击数:

       日前闭幕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江苏大学生大放异彩,国赛决赛取得金奖数、银奖数、铜奖数、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优仕马——全球精密驱动领航者、“焊”动未来、守望大江豚影等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广受青睐。他们为什么能在全国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这背后既有江苏高校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也有学校创造的良好环境和学生自发的使命感在支撑。

       这一周,江苏大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中再创佳绩的喜讯传遍各大校园,各个获奖团队也通过召开交流分享会等各种形式,把400多天的备赛参赛心路历程分享给更多同学。

        提供创业环境、鼓励学生从社会需求出发、融入社会发展是多数参赛者的感受。


江苏科技大学在本届“挑战杯”取得突破性成绩

       江苏科技大学在本届“挑战杯”中摘得1金2银2铜,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几天,学校大屏滚动播放着这一喜讯。

      “整个校园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我也感到特别骄傲!关于未来,我计划继续留在焊接这个行业,多多沉淀,继续深造。”本届“挑战杯”金奖项目“‘焊’动未来”团队成员、校焊接技术与工程大三学生应岳峰说。


江苏科技大学获本届“挑战杯”金奖的“‘焊’动未来”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张海洋表示,每一位参加创新创业的学生不论取得怎样的成绩,他都会有收获与成长,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是一方面,个人表达、沟通、协调、抗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经历了系统性的训练。

      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创新,江苏科技大学将竞赛纳入指导教师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作量评定等,将学生参赛作为评奖评优以及保研等重要评价因素。“两次获得国赛最高奖的指导老师可以直接评教授,学生获奖,不同等级会有不同学分绩点的奖励,而这也关系到奖学金的评定和保送研究生。”张海洋介绍。

       记者了解到,江苏科技大学的金奖项目“‘焊’动未来”研发出国内首台套低功率激光诱导二氧化碳电弧复合焊接设备,可实现一次性全熔透焊接,有效减少附加工序,也保护了焊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项目指导老师、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方明透露,很多企业看到项目拿了金奖,纷纷抛来橄榄枝,寻求进一步的合作。

      作为I级甲等赛事,“挑战杯”系列竞赛历来是国内大学生关注度最高的全国性创业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13届。创业项目哪里来?记者注意到,在高校的引导下,这次许多创业项目都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提出。包括东南大学“赋能乡村”团队为农村固废处理模式提出新思路;南京理工大学“扶‘药’直上”项目是全国首个成功在中药材精深加工领域将军工技术转化至民用的范例等。


南航获本届“挑战杯”金奖“优仕马——全球精密驱动领航者”团队

      “‘挑战杯’,相当于为我们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从象牙塔跳到社会这所大学,给予我们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目前国家还有多少亟待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本届“挑战杯”金奖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三学生曹鑫鑫说。

      自大赛设杯以来,南航连续五届捧得“优胜杯”,连年获得江苏第一。曹鑫鑫为第一作者的项目《优仕马——全球精密驱动领航者》获本届金奖,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电机驱动系统,民用领域可应用于手机摄像、核磁共振等,成像质量可达到数码相机级别,还因杜绝电磁干扰,可以大大提高核磁共振出片的成像精度,帮助医生做出更精确的医学判断。

      回顾整个比赛历程,曹鑫鑫认为团队力量不可小觑。除了最初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吸引外,南航还创新性地为他们举办了“人才”交流会议,让有意向的同学给各个团队的负责人投递简历,负责人通过面试等手段,有针对性地了解队员、吸纳队员。


南航各参赛团队在校内外进行集训、调研和项目打磨

      “备赛阶段,我们团队成员一起不舍日夜地闯荡在各大精密驱动相关产业园区,问需求、谈意向,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园区,成员们饿了就直接蹲在路边吃盒饭,就像一群敢闯的毛头小子。也正是凭借着这股劲儿,我们把比赛很不容易地啃了下来。”曹鑫鑫说。

      近年来,共青团江苏省委还集中精力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努力把“挑战杯”竞赛打造成青年创新创业创优的实践育人平台。政策上强化保障激励,同时完善培育链条,鼓励广大学生敢闯会创;江苏各大高校格外注重科研项目的孵化、落地,纷纷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给予各类创业项目办公场地、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如东南大学依托本科生学习学术双导师制,吸收富有创新力创造力的学生,成为重大课题组研究生等。

Copyright© 2020 盐城工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